赵玉林是个农民,家里人口不少,但裤子只有一条,谁要是需要出门,谁就穿上那条裤子。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老电影《暴风骤雨》中的一段故事。
那个时候的电影,没像现在这么多花哨特效,都是力求贴近真实,这一段故事就是根据1946年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改编的。
说实话,真实世界有时候比电影还要狠心。在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之前,农民们不光得受穷,还得忍受各种各样的欺压,简直没完没了。
土地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这条路走起来可没那么顺畅。那些地主们,哪能心甘情愿看着自己到手的好处被拿走呢?
1950年寒冬时节的湖北林家大湾,碰上个让土改团队大为棘手的地主,这家伙让人避之不及,谁都不敢轻易招惹,更没人敢去说服他。
没办法,当地的省委头头儿只能去找林彪来处理这事儿。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土改小组碰钉子】
中国历来以农业为重,农民是咱们国家的主力军。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
不管是在好多个世纪的古代皇权时代,还是到了中华民国那会儿,土地一直都是掌握在地主手里的。农民要是想种地,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去找地主租地来种。
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关系,可不是那种简单的租地关系,更像是主人和仆人。地主会定好每年庄稼得收多少,农民呢,就得想法子去完成这个目标。
以前啊,农民种地的收成好不好,全得看老天爷的脸色。这样一来,好多农民辛苦一整年,到头来地里可能啥也没长出来,反而还得欠地主的钱呢!
碰到这种事,地主们真是啥手段都使得出来。好多地主家里头建有私牢,专门用来扣押和折磨农民。骇人听闻的是,他们折磨农民,纯粹就是为了找乐子,撒气儿。
他们逼农民还债的招数,就是把农民全家都变成长期仆役,世世代代都得给地主耕田!
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就变成了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有的地方,地主就像土霸王一样,可千万农民的生活还是苦得不行,跟路边的野草没啥两样。
哪里有压榨,哪里就有斗争。千百年来,农民们进行过无数次起义,但都没能成功。就拿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来说,虽然当时搞得轰轰烈烈,可最终还是没能成大事。
农户们在无尽的黑暗中焦急期盼,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位农家子弟为他们出头。
1947年那会儿,毛主席说了句话,大意是要让大伙儿都过得心里舒坦,有幸福感。说完这话,紧接着就开始搞土地改革了。这一搞,可就把那些老封建的底子给动摇了,农民兄弟们总算是能松口气了。
1950年的时候,我们党继续抓住好时机,搞了个新政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次主要是冲着地主去的,打算让农民兄弟们真正站起来,不当农奴了。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废掉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把土地重新分回到农民手里。
这个消息传开后,农民乐开了花,地主却慌了神。这种情况,就在湖北黄冈林家大湾真实发生着。
这块地打从老辈起就是林家所有!为啥农民没了地,反倒要来找我要呢?
1950年,在湖北黄冈的林家大湾,有个有钱有势的中年汉子,见到来村里搞土改的工作小组,双手叉腰,一脸怒气地就嚷嚷开了。
他旁边站着几个地主,一个个昂首挺胸,嘴角下撇,显得特别霸道,不讲道理。
土改工作队的成员瞧见他们那副蛮横样,脑筋还那么老旧,便开口道:
如今世道不同了。土地,那是国家的,也是咱老百姓的,人人都有份。这可是上头明文规定的,你们全霸占了像什么话?
没想到,对面那些人竟然一点都不害怕,带头的那个家伙还反过头来笑话我们说:
要是想动我的地皮,那事情可就闹大了,得惊动到上面的大人物。你知道吗,我堂弟是大人物林彪!
土改小组一听这话,立马就懂了这些人为啥这么有底气了。这事儿吧,他们处理起来确实有些棘手,但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毕竟林司令那堂哥的地,面积可不小呢。
而且他拉拢了其他几个地主一同起义,他们手头的田地加起来,几乎占据了林家大湾的一大半地方。
要是不赶紧处理,林家大湾的农民可就分不到地了,而且整个黄冈的土地改革工作可能都会出问题。其他地主见状,肯定也会跟着学,拿当官的亲戚当保护伞,不配合改革工作。
这样一来,后果可就严重了。
土改小组马上转身回去,向当时湖北省的省委书记李先念汇报情况,想让他来拿个主意,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太过分了!这不就是欺负人吗?大家先别急,土地改革这事儿可重要了,我一定想办法好好解决。
李先念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后,火冒三丈。但他没急着下命令,硬来收拾那些闹事的地主,而是先给林彪打了个电话。
他这样做,背后是有他的道理的。
首先,李先念这个人一身正气,他从来看不上那种靠走后门办事的行为。
再者,湖北也是他生长的地方。他盼着家乡能越来越棒,对于这种妨碍家乡进步的事儿,他铁了心要阻止。
最终,李先念决定先跟林彪说一声,这可不是因为他现在地位高就不敢动他,而是因为林彪和他的家人确实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便去惹林彪的亲戚,那肯定是不够尊重的表现,而且说不定还会给他招来闲言碎语,让他的名声受损。
李先念琢磨了半天,觉得还是先跟林彪说一声比较好,看看他会怎么解决,这样更保险些。
【李先念致电,林彪的处理方式】
林彪的那个地主堂哥,运气可真是不错。他不光能倚仗林彪当靠山,林家还有另外两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足够他炫耀一辈子的了。
林育南,他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开路先锋,五四运动那会儿他就积极参与了,大革命时期也有他的身影。重要的工人运动活动,他从来都是冲在前面,从不懈怠。他是个铁了心要站在工农阶级这边,为他们挺身而出的英雄好汉。
林育英,他是共产党早期的领军人物之一,带头搞过工人运动,跟日本鬼子干过仗。他一生都在努力,就为了给工农阶级、给老百姓争取好处。
真可惜,他们俩都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
林彪这家伙,战功那是一大堆,尤其在解放战争时,他帮了不少农民的忙,这事儿大家都知道。
林家在当地本来就是个有钱有势的人家,有不少田地产业。后来林彪去了北京,他两个堂兄又不幸牺牲,他们家的田地就被家族其他人给分了,大部分都让那位地主堂兄给占了去。
这家伙原本只是个小地主,后来竟一步步变成了个大地主。三位英雄好汉为工农拼死拼活,流的汗水,没想到却养肥了一个抢占田地、欺压百姓的家伙,这真是太倒霉了。
李先念打电话那会儿,心里其实没谱。虽说林彪平时都是公事公办,不含糊,但这次牵扯到他堂哥,他真不确定林彪会不会因此改变立场。
他说话心平气和,讲明了要找林彪的缘由,还提到这事由他亲自来处理更为妥当,能避免给人留下话柄。
林彪不笨,他能听出来李先念是在替他考虑。当他得知堂哥竟然借着自己的名头想要强占土地,还想在新中国延续以前的坏习惯,继续当他的地主老爷,他立马火了,他绝不会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
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主席都已经立法了,他这样干就是公然违法,这可绝对不行,我肯定不能容忍这种事。我得好好劝劝我那堂哥。李书记,您就别操心了,我会处理好的。
打完电话,林彪顺手抄起搁在椅子上的外套,心里立马有了主意,打算亲自去跟堂哥说说,让他把多占的地退给乡亲们。
李先念一听林彪给出了承诺,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这家伙还算懂事,在大问题上能拿捏得住分寸。不然的话,湖北这土改工作眼看就要出成果了,可别半路夭折了呀。
没过几天,林彪那边有了新动静,说是堂哥答应支持土地改革的事儿了。
听到这事儿,李先念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这本就在他预料之内。那个地主原来仗着的“大树”,林彪那边已经发了话,他哪还敢再瞎折腾,这样一来,土改小组遇到的难题也就顺利解决了。
李先念立马给林家大湾负责土改的小组拨了个电话,说:
大家听着,咱们能正常干活了,多亏了林司令给咱们解决了问题。林家大湾的土地改革,接着干!
土改小组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多亏了李先念主动站出来,跟林彪说了这事儿,不然林彪可能压根儿就不会晓得。
果然没错,土改小组又一次踏进林家大湾的时候,那位堂兄早已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他被林彪批评过后,现在对土改小组的工作是言听计从,前后的态度简直判若两人。
边上的庄稼汉们私下里嘀咕着,都在轻声说着“共产党那是一诺千金”,“共产党确实把咱农民的事儿放在了心上”。
这事儿像风一样,一下子就传开了,没多久,周围村子里的地主们都得到了消息。他们一个个吓得不敢再拦着土改,生怕自己被当成反面教材给收拾了。
林家背景那么大,都得听政府的,他们这些小角色就更不用说了。鄂东这一带的土地改革,因此进行得顺畅多了。
说实话,林彪他堂哥做出的那个最后选择,真的是挺明智的,算是赶紧刹住了车。
要是那时候他还是一意孤行,非要拦着土地改革,不让土地公平分,那他可就别指望能过上啥好日子了,等着他的将是老百姓的裁决。
1951年那会儿,安徽张楼有个大地主叫张海升,他老欺压农民,抗日时期还狠心地开枪杀了无辜的农民和八路军。因为他地多势大,那时候,谁也不敢站出来跟他对着干。
土地改革一步步推进,农民们终于盼到了给那恶霸一个狠狠教训的机会。
说来也巧,就在那一年,云南的哀牢山里有个叫李润之的地主,他们家已经连续六代都是地主了。这几代人下来,真不知道他们欺负了多少农民。
到他这一辈,非但没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随便抓人、狠心地害了不少农民。他还跟国民党特务混在一起,跟老百姓过不去,并且一点悔悟的意思都没有。
土改队伍一来,那些悲惨的事儿总算是到头了。结果,李润之被大家审判后执行了枪决。
全国各地的坏心眼地主一个个被抓了起来,农民朋友们这下真的成了自家田地的主人。
说白了,1950年那土地改革法,主要目的可不是为了整垮地主,而是要确保每个农民都能分到地,让他们能安心种地、搞农业生产。
地主家的地变少了,那他们也就成了普通老百姓。土地制度里写得清清楚楚,就连以前的地主也能分到地,得靠自己劳动过日子了。
不过,还是有挺多地主贪心不足蛇吞象。他们死守着地主的日子不放,一门心思想要延续老中国那些坏习惯,继续剥削农民,好让自己过上挥霍无度的日子。
其实啊,外面的世界早就是工人和农民说了算了,讲的是人人都要平等,那种欺负农民的事儿,再也不会被容忍了。
说到土地改革,李先念可是出了不少力。
【李先念的助力,土地改革的顺利】
加油!咱们得领着众多乡亲们挺直腰杆!
1927年11月份,当时只有18岁的李先念,跑到湖北黄安那地界,张罗着让农民兄弟们加入黄麻起义。
现在的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是村里农民协会的一员,还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领头小队队长。早在1926年,他就已经参与过一回农民运动了。
李先念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亲眼看到地主是怎么欺负农民的,也深深体会到了农民所经历的苦难和折磨。
最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地主干的那些不公平的压榨事儿,竟然都是合规的。这么一来,千百年来好像都这样,没办法。
他就是不服气,铁了心要给农民兄弟们拿回他们该得的好处,把这乱糟糟的局面给掰正过来。
黄安的许多老百姓也一样,受他影响,差不多有三百多位农民都踊跃参加了这次起义。
黄麻起义虽然没能成功,但它给后来的土地革命斗争铺好了路。这次起义也让李先念明确了自己要走的路,在那年年底,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三十到四十年代那会儿,李先念跟着队伍四处打仗,心里头一直装着个念头,就是想让农民们过上不受欺负、能安心种地的日子。可惜啊,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去实现。
到了1950年土地改革那会儿,他才算是有了真正给农民帮忙的机会。
1951年年底,林彪堂哥那事儿处理完后,他心里还是不踏实,老怕土改小组对付不了那些顽固的地主。而且,他也琢磨着得好好瞧瞧,现在农民们到底过着啥日子,实际情况咋样。
后来,李先念决定亲自到农村去,实地看看情况,他组织起分批进行的考察活动。一边忙着协调土地分配,一边又着手培训劳动力,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要把宣传工作做到位。
不管是村里头的家家户户,还是整个乡镇的范围,他都亲自踏遍门槛,送去关怀,同时还给当地的土改小组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指引。
他凡事都亲自上手,结果原本计划三年的土地改革任务,硬是在两年内就顺利搞定了。
现在,湖北的水稻产量比起刚开始搞土地改革那会儿,已经翻了一番,农民朋友们每人大概能分到1.5亩地左右。
老年或身体不便无法长时间干农活的农民被鼓励参与农业生产,他们被安排做一些相对轻松的任务。
在李先念等人的组织下,湖北的农民们终于都种上了地,每个人都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饭吃,实现了自给自足的好景象,同时也把地主的剥削给根除了。
1953年春天时候,除了西藏这块地方,其他已经解放的区域都搞定土地改革了,经济也跟着噌噌往上涨。
这次土地改革,让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全面释放,农民们干活的劲头儿一下子足了很多。
根据资料,1949年的时候,粮食总产量大概是两千亿斤。转眼间到了1952年,也就是土地改革快结束的时候,产量猛涨,直接冲到了三千亿斤左右。
土地变革是开启工业革命大门的关键一步,它给新中国的工业化之路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经济根基,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前进。
毛主席的这招,真给农民带来了大实惠,也让社会往前迈了一大步。得给他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