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上涨,欧元则连续下跌,触及三周新低。在表面风平浪静的汇市背后,交易员们正以一种近乎冷漠的姿态应对特朗普最新掀起的关税风暴。这种市场反应的微妙变化,折射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投资者对贸易威胁的“免疫力”究竟是市场理性的体现,还是对结构性风险的麻木?
特朗普周六突然宣布计划从8月1日起,对来自欧盟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加征30%的关税,尽管此举延续了他上任以来的贸易强硬路线,但此次市场的波动明显受限。美元指数上涨至98.07,为近三个星期来的新高,欧元则回落至1.1649美元。回顾过去几个月,市场已经数次经历“特朗普式”政策摇摆——从高调宣布征税,到实际推迟实施。这种模式似乎正在逐渐削弱关税消息对市场的冲击力,形成所谓的“政策疲劳反应”。
忽视风险并不等于风险消失。尽管交易员目前将重心放在即将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上,预期年率将升至2.7%、核心通胀至3.0%,但这种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关注并不能完全替代对政策环境变化的评估。尤其是特朗普不断释放的贸易壁垒信号,正在慢慢改变全球货币政策的决策路径。多位欧洲央行官员已坦言,关税威胁正在干扰他们对利率政策的判断,即使短期内不改变暂停降息的计划,但若贸易局势进一步恶化,欧元区的增长基础将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美元的阶段性走强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债收益率回升的支撑,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避险买盘。在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年底前降息50个基点的前提下,当前的美元反弹更像是一次技术性的修复,而非趋势性的转折。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仍显示,9月份启动降息的概率不断攀升。如果通胀数据高于预期,或许会短暂延后这一节奏,但不会彻底改变美联储年内松动货币政策的方向。
在新兴市场方面,墨西哥比索兑美元下跌0.39%,反映出其对贸易政策的敏感性仍远高于成熟市场。这也提示市场一个现实:所谓“免疫力”只存在于特定货币与资产类别之间,而对于那些贸易高度依赖美国的经济体来说,特朗普的每一项关税声明都依然具有实质性破坏力。
DLSM外汇平台认为短期来看,美元的强势或许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但中期视角下,如果美国继续在全球舞台上强化“经济民族主义”立场,那么其长期信用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可能将遭遇更深层次的考验。市场的“冷静”并非无忧的表现,而更可能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