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到,老张家的厨房就飘出阵阵酸香。他那口祖传的砂锅里,鸭肉正咕嘟咕嘟冒着油花,酸梅的滋味顺着热气直往人鼻子里钻。"老李头,闻见没?这才是正经的伏天味儿!"老张抄着锅铲,脑门上的汗珠子亮晶晶的,活像刚捞上来的水晶饺子。
这酸梅鸭肉可是有讲究的。老张选的是水库边上散养的麻鸭,那鸭腿肉紧实得能弹牙。酸梅得用潮汕老树结的,泡发的陈皮得把白瓤刮得干干净净。街坊王婶来串门,看见老张正往砂锅里搁冰糖,笑得直拍大腿:"哎呦喂,老张头这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炼仙丹呢!"其实这手炒糖色的功夫,是老张当年在国营饭店当学徒时,被师傅拿炒勺敲出来的本事。
隔壁小夫妻刚搬来,小媳妇捂着鼻子嘀咕:"这大热天的,吃这么腻歪?"老张也不恼,舀了勺汤汁浇在米饭上:"丫头,鸭肉属阴,酸梅生津,这搭配比你们年轻人喝奶茶强多喽!"果然那姑娘尝了口就停不下筷子,最后连砂锅底的葱段都捞干净了。老张眯着眼笑,想起自己年轻时在锅炉车间干活,老师傅端来的酸梅鸭肉汤,那滋味比车间发的清凉油还提神。
菜市场刘屠户的肉摊前,老张挑里脊肉的模样活像在选美。手指头在肉上轻轻一按,立马知道这肉嫩不嫩。"老主顾就是识货!"刘屠户麻利地切着肉丝,"这部位的肉炒青椒,保准嫩得能滑进嗓子眼。"老张的刀工更绝,洋葱丝切得能穿针,青椒去籽的手法比外科大夫还利索。热锅快炒时那滋啦一声响,整栋楼的窗户都探出脑袋,三楼的退休教师推着眼镜直咽口水。
要说最费工夫的,还得数那锅绿豆汤。老张天没亮就爬起来泡绿豆,莲子一颗颗挑出莲芯,山药削皮时戴着橡胶手套,活像在做化学实验。楼下遛弯的老太太们看得直咂嘴:"这老张头,伺候亲闺女坐月子都没这么精细!"其实这汤里的门道,是老伴生前教的——绿豆要煮到刚刚开花,莲子得保持完整,山药的黏液能养胃。砂锅盖一掀,那清香能飘过三条胡同,连巷口修自行车的老王都端着碗来蹭汤喝。
入伏头天,老张把三道菜摆上八仙桌。酸梅鸭肉泛着琥珀色的光,青椒肉丝绿得能滴出水来,绿豆汤清亮得能照见人影。对门刚毕业的大学生举着手机狂拍,老张敲着碗边笑:"别光顾着发朋友圈,尝尝这老祖宗的智慧!"年轻人一口汤下去,眼睛瞪得比莲子还圆:"张叔,这比网红店的爆款饮品得劲多了!"
黄昏时分,老张摇着蒲扇在院里乘凉。厨房飘来的余香里,仿佛能听见老伴的唠叨:"绿豆解百毒,鸭肉补虚劳..."三十年锅炉房的热浪没压垮的脊梁,如今被三伏天的暑气蒸得微微发红。楼上小夫妻的吵架声飘下来,老张摇摇头,盛了碗绿豆汤让孙子送上去。那汤里的莲子沉在碗底,像极了老城根下沉默的岁月。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