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正在轰鸣
凌晨三点,北京中关村的一栋写字楼依然灯火通明。
李岩盯着电脑屏幕上的K线图,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
作为一家初创AI公司的CEO,他刚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融资20亿。
这笔钱,将让他的团队在芯片研发上再快一步。
“以前找投资,得一家家敲门,现在股市给了我们一条快车道。”李岩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
这不是个例。
过去五年,科创板、创业板像磁铁一样,吸引着硬科技企业扎堆上市。
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曾经烧钱却难见回报的行业,如今正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狂奔。
钱往哪儿流,未来就在哪儿
老张是上海某私募基金的经理,从业二十年,他亲眼见证了中国股市的蜕变。
“十年前,资金最爱炒地产、白酒,现在呢?机构抢着投科技股。”他翻出一组数据:2023年,A股IPO融资额超5800亿,其中科创板占比近四成。
市场的选择很诚实——半导体龙头中芯国际上市首日暴涨245%,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港股IPO超额认购5倍。
资本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把资源精准输送给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
不只是钱的事
深圳交易所的审核员王琳发现一个有趣变化:这两年申报上市的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以前有些老板把上市公司当提款机,现在他们知道,规范运作才能赢得长期资金。”
这背后是注册制改革的威力。
信息披露更透明、退市机制更严格,倒逼企业练内功。
某新能源车企董秘坦言:“现在投资人会拿着放大镜看财报,糊弄不过去了。”
老百姓的钱包也在变
“房子不炒了,总得找个地方放钱吧?”杭州白领小陈把原本打算买第二套房的300万,分批投入了指数基金。
像他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结算数据显示,2023年A股新增投资者超1800万,90后占比首次突破30%。
不过,火热的市场也藏着隐忧。
某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提醒:“短期炒作依然存在,部分个股估值泡沫值得警惕。”如何平衡活力与风险,将是股市能否真正扛起经济大旗的关键。
站在黄浦江边,看着陆家嘴闪烁的电子屏,某外资投行高管感慨:“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复制纳斯达克的故事。”只是这一次,主角换成了光伏、量子计算和国产大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