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最近一个决定,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堂堂俄罗斯,其年度海军节阅兵式居然被取消了,而且是18年来头一遭。
官方给出的理由简单直接:出于“安全原因”。这话说得轻巧,但背后的现实可一点不轻巧,尤其对于一个自诩军事强国的国家。
这并非孤立的事件。就在阅兵取消前夜,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人机风暴,实实在在打到了俄罗斯的腹地。
7月27日夜间,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国防部宣称拦截了291架。数字背后,是真实的破坏。
就在前一天,乌克兰无人机还成功袭击了距离前线500公里的斯塔夫罗波尔一家无线电工厂。这证明了其远程打击能力。
袭击导致俄罗斯西部多地交通陷入混乱。伏尔加格勒机场和普尔科沃机场至少70架次航班延误或取消。
部分城市铁路也受影响,列车延误长达两小时。电力设施在多地受损,显示出袭击的有效性和广泛影响。
乌克兰无人机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与其背后的技术升级密不可分。西方,特别是美国和英国,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无人机和包含AI技术的套件。
比如,美国国防部下属公司就向乌克兰提供了3.3万套人工智能无人机套件。这些让乌克兰的远程突防能力显著增强。
这些袭击直接证明,即便圣彼得堡这样的战略纵深城市,也已不再是铁板一块。安全,成了压倒一切的硬道理。
将国家领导层和海军精英聚集一堂,举行一场大规模阅兵,无疑是将高价值目标暴露在随时可能来袭的攻击之下。
佩斯科夫这句“出于总体形势和安全问题的考虑”的官方声明,简单保守,却道出了俄方在无人机面前的无奈。
除了无人机带来的外部安全威胁,俄罗斯海军自身的窘境,也是取消阅兵的重要内因。海军节本是国家展示肌肉的舞台。
然而,在持续的冲突中,俄罗斯黑海舰队损失惨重,甚至被迫从传统的塞瓦斯托波尔基地转移。这实在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战绩。
再看装备,俄罗斯唯一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已事实性报废,无法出海。这艘曾被寄予厚望的巨舰,如今成了海上的“摆设”。
普京虽然提到目前有70多艘舰艇正在建造中,目标是到2050年建成强大海军。但“在建”和“形成战斗力”是两回事。
这意味着,现在能拿出来示人的,根本没有太多亮点。一场本该表彰功绩、提振士气的庆典,很可能变成自揭伤疤的尴尬场面。
海军本该是国家的肌肉,可现在这块肌肉,着实有些萎缩。这种“藏拙”的无奈之举,也是对当下现实的直接承认。
取消阅兵,不应简单视为一次被动反应。它更是俄罗斯战时战略重心转移的标志性事件。这反映出俄罗斯决策层从“好面子”到“顾里子”的深刻转变。
俄罗斯长期以来都重视宏大叙事和盛大阅兵,将其视为彰显国威、提振士气的重要手段。但如今,这种“形象工程”的代价变得过高。
普京提出“2050海军发展计划”,以及正在建造的70多艘舰艇,与其说是在展示未来,不如说是在暗示当下不是展示实力的最佳时机。
这更像是告诉外界,俄罗斯现在要卧薪尝胆,将资源和精力集中于长期军事重建,而非眼前的庆典。这是一场面向未来的豪赌。
此外,圣彼得堡地处波罗的海沿岸,紧邻北约国家。在俄罗斯与北约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举行大规模海军阅兵,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刺激行为。
取消阅兵,在一定程度上也考虑了地缘政治因素,避免在敏感时期进一步激化与北约的对立。这显示出一种战略收缩和务实考量。
圣彼得堡阅兵场的寂静,与俄乌战场上空无人机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取消的决定,最终揭示了“安全原因”背后残酷而复杂的真相。
技术代差的冲击,常规军力的损耗,以及国家战略的痛苦调整,都集中体现在这一刻。
俄罗斯用取消一场庆典的方式,不情愿地承认了无人机战争时代的来临,以及自身在这场新变革面前的脆弱。
对于所有传统军事大国而言,仅仅依赖阅兵和宏大叙事构建的强国形象,在非对称、低成本、高科技的现代战争冲击下,正变得前所未有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