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惊现大瓜!员工操作,亿级存款神秘消失?”
工行2.5亿神秘蒸发高息诱惑还是银行甩锅?储户们真冤!
从“信任基石”到“随手剧本”
事情要从5年前说起,2018年至2019年,工商银行南宁分行员工梁某通过内部流程漏洞,非法转走储户资金,总金额高达2.53亿元!金额触目惊心、手法令人玩味,但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银行自己都没注意到,直到案发后近两年,涉事储户的钱依然没着落。
最让人拍案的是,银行方不想着挽回储户损失,却忙着甩锅!“这不是银行的错,是梁某个人犯罪,她骗取了储户的密码和身份证,是储户轻信人、诱于高息。”这个说辞,轻飘得仿佛顾客存了钱之后,银行的责任就算完成了——您自己上点心,我们不背锅!网友不禁灵魂发问“难不成,我的钱其实是存给了梁某,不是存进银行的吗?”
储户vs银行这场羞耻辩论不能输
此次开庭,储户们拿出了铁一般的证据。据报道,有储户账户中的资金在存入45分钟内即被转走,伪造凭证、篡改系统,全程悄无声息。假如银行在管理上多几道防线,梁某有胆有机会贪这么大一笔钱?更别提银保监会曾11次警告银行内部问题,却迟迟未见改动,这不得不让人质疑你工行的神经,是不是早断了?
储户们表示,这笔钱好好存进银行,账户安全就是银行的职责所在,而储户信任银行才会与员工沟通操作。假如连最基本的资金安全都做不到,储户凭什么信任你?
网络炸锅了段子手们正装上线
这场官司还没定论,舆论战已然打得火热。网友们一边心疼储户,一边亮出“雷霆吐槽”技能,简直句句在理
- “存款存在银行,结果钱没了,你告诉我是储户的过错?银行这波操作太妖了!要这么说,我贷款审批员辞职,我也不用还钱了?”
- “要不你们学点娱乐圈演员,出了丑闻最起码发个‘深感自责,暂停营业’的声明,再甩锅也专业一点吧?”
- “2.5亿存44分钟被转走,这速度堪比好莱坞大片!只是这‘剧情’太假,谁给储户当男二号了?”
更有细思极恐派冷笑道“如果银行能如此轻松免责,那以后储户存钱岂不是如同买彩票?存对了是幸运,存错了血本无归?”
银行的锅,银行不背,那谁背?
回到案件核心储户将钱存入银行,本质上是与银行达成了一份资金保管合同,银行的义务自然包括确保资金安全。如果内部员工利用系统漏洞非法转账,这无疑说明银行在内部监管上存在重大过失。而“责任推给储户”的逻辑,看似甩得漂亮,实则是一小撮聪明人的自欺欺人。
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舆论和法律真站在银行一边,到头来谁为此买单?除了储户的利益,恐怕还有公众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信任。从工行为何敢在预警下依然“充耳不闻”,到这场官司的久拖不决,深深揭示出银行管理的盲区与傲慢,值得整个金融行业警醒反思。
用责任填补信任的窟窿
工行本可以选择一种更负责任的姿态,积极推动涉案款项返还问题,竭力降低危机对储户、公众乃至银行声誉的伤害。但实际上,甩锅式的公关,只让人看到了傲慢与冷漠的商业态度。
一个值得银行反思的问题是存款安全既是资金躺在账户的基本保障,更是开放经济背景下金融机构的核心社会责任。如果一个银行无法守住最基本的承诺,那它存在的意义何在?
一个荒诞的提问
人在江湖走,谁和银行没打过交道?可如今的画风却令人怀疑,我们到底是在做生意,还是在交一份信仰税?存银行不如存枕头底下的话难免变得刺耳,却越来越让人无力反驳。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银行真的能“甩锅”成功,把个人犯罪和银行责任撇清,那下次储户的钱“不翼而飞”,我们是不是只能默默念一句“倒霉的不是银行,是我自己”?